學校介紹

本頁大綱

教學理念與使命

L03A_忠心藍
竭盡己之力
L04A_誠信綠
誠實不欺人
L05A_勤勞紅
勤勞無藉口
L06A_樸實茶
務實不爭奇

學校特色

擴大就近入學層面

因應少子化趨勢,擴大辦理國中技藝教育學程,進而引發就學動機,擴大本校招生來源。

展現合作氛圍

持續發展類科特色,並強化學校與社區、業界之合作關係,依社區特色和業界需求,營造更寬廣多元的學習環境與機會。

提升工農資源整合

持續發展跨科與跨領域課程整合內外部資源,建立生物科技、機電整合、汽車電子、綠能科技多面向群科專題製作特色。

增進國際視野

積極辦理國際教育旅行及外國學校進行教育交流活動,讓學生能藉由交流的機會親自瞭解其它國家的教育環境、產業發展。

建構祥和校園

藉由推動品格教育、建立輔導機制,徹底杜絕霸凌情況的發生,加強教育學生應有的榮譽心、責任感及同理心。

精進教師專業發展

規劃與科技大學進行技術教學合作計畫,並透過E化教師教學、教學輔導教師、產學交流活動等方式精進工農教師技能水準。

照顧弱勢族群

透過提供不同管道獎學金、助學金機制,照顧弱勢學生族群,讓學生不分貧富,都能安心向學。

校慶

整合組織和諧氣氛

重視與接納校內的多元意見,促進全體同仁間的情感交流,整合校內組織和諧氣氛。

校園活動

高一歌唱比賽

班際合唱比賽

一年級班際比賽,指定曲校歌及自選曲一首

高二英語歌唱賽

英語歌唱比賽

二年級班際比賽,優勝者代表學校參賽

104耶誕感恩活動社團成果發表會

社團成果發表

於年底舉班聯合社團成果發表

校慶

校慶活動

校慶為5月3日,通常於五月中前的週六舉辦

親山淨山活動

一年級活動,由校本部出發行經園藝科農場

國際交流活動

不定期有國際學校參訪,並會安排學生交流

104耶誕感恩活動

耶誕感恩活動

萬聖節活動

地震避難演練

新生始業輔導活動

畢業旅行

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

學校各大樓空間說明

學校歷史

本校之前身為民國36年8月於「大安國民學校」內附設之「臺北市大安農業補習學校」,並於民國37年奉命合併二校,成為「九年一貫制國民學校」之體制。

因國內農業快速發展,急需農業人才,在地方人士敦請之下,於民國38年2月經臺北市政府核准設立「臺北市立初級農業學校」,並接管日據時代「臺北州立第四中學」之校地,興建本校校舍,同年5月3日破土開工,故訂每年5月3日為本校校慶。民國44年後增設高農部,並於同年10月奉准更名為「臺北市立農業職業學校」,為三年制完全職業學校,接受美援,同時在校內成立「四健會」藉以推廣農村教育,並獲選指定為「美援示範學校」。

民國47年高農部除原有綜合農業科及農產製造科外,奉准增設園藝科及農村家事科,並成立農業技藝訓練中心,辦理農業推廣教育。民國48年鑒於初級農科教育己無法配合農業發展需要而停辦,專辦高農部,培育農業專才。

民國50年教育部頒訂「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實施辦法,受限於校地難覓,本校因此奉命兼辦「附設初中部」,招收國民學校畢業女生,成為綜合性中等學校;並於民國53年更名為「臺北市立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民國57年7月,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同年全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為配合上述變革,本校遂將「初中部」與「高農部」劃分為二校;「初中部」留於原校地, 且更名為「臺北市立和平國民中學」;「高農部」則遷至本校現址,停辦綜合農業科及農村家事科,增設工業類科,校名則更改為「臺北市立高級工農職業學校」。

民國67年於吳興街象山山腰開闢第二校區,闢建實習農場與校舍; 民國68年成立夜間部,民國70年9月1日配合市府政策將學校冠以地區名稱, 校名更改為「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民國89年增設特殊教育綜合職能科,民國92年增設綜合高中部,民國102年8月起,夜間部改制為進修學校,民國104年起停招進修學校。

本校現設有電機、電子、資訊、機械、汽車、化工、園藝、食品加工科、綜合職能科及綜合高中部等類科與學制,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多元化的技職學校。隨著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與教育潮流改革,本校未來將朝向精緻高職及典範綜合高中方向發展,充分運用學校豐富的人力技術資源與設備,培育國家經濟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力,創造高效能的優質技職教育。

學校歷史校徽介紹

臺北市立初級農業職業學校:市立北農時期(西元1951年)

圖形取自畢業紀念冊上校徽及校旗照片重繪,但因照片皆為黑白照片無法確認當時校徽配色,此校徽示意圖僅為參考用。

市立農校校徽模擬圖​
市立農校第二屆畢業紀念冊​封面

臺北市立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時期:工農隱藏版校徽(西元1968年)

圖形取自畢業紀念冊上類似校徽圖案重繪,但因此圖像目前僅查出現於此屆畢業紀念冊封面,並無出現於其他屆封面,無法確認為當時使用的校徽,此校徽示意圖僅為參考用。

市立工農校徽模擬圖​
市立工農第十五屆畢業紀念冊​封面

臺北市立高級工農職業學校:舊工農校徽時期(西元1973年)

圖形取自校徽及現有舊文件上校徽圖案重繪,此校徽與現行校徽圖形較為相似,以齒輪代表工科,稻穗代表農科,於中央加上臺北市(院轄市時代)市徽,另北市市徽正確版本末端不應相連,但仍有許多現行使用圖案仍使用此版本市徽,最後將上方擺上由右至左「工、農」兩字,最初校徽使用黑色細字,此校徽示意圖僅為參考用。
工農舊校徽重繪版
舊校門校徽圖樣
舊校門彩色校徽圖樣
1973版校徽留存電子檔案
校徽留存電子檔2006年PhotoShop圖檔
校徽留存電子檔2007年PhotoShop圖檔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校徽更新過渡時期(西元2008年)

圖形取自校徽及現有舊文件上校徽圖案重繪,此校徽為過渡時期版本,與舊版校徽之差別為「工、農」兩字由黑色改為紅色,最外層的齒輪顏色變深藍色,以及修正臺北市市徽,此校徽示意圖僅為參考用。
工農校徽2008年重繪版
校徽留存電子檔2008年圖檔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新校徽時期(西元2009年)

此校徽為目前現行使用之校徽版本,與過渡期版本之差別為「工、農」兩字改粗體字,內層的稻穗形狀修改,此校徽示意圖僅為參考用。

工農校徽重繪版(四代正確版)
校徽留存電子檔2009年向量化圖檔(一代)

重繪時期有許多內部臨時版本意外釋出,造成目前仍有圖形錯誤之校徽仍被使用中,其中二代使用率最高,其二代為所有元素比例及位置錯誤,三代僅修正市徽部分,四代將「工、農」兩字及齒輪重新繪製,並調整稻穗為對稱。

工農校徽重繪時期版(二代)
工農校徽重繪時期版(三代)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導入識別系統時期(西元2018年)​​

此學校識別標誌為使用現行校徽版本,並加上中英文校名,使用校色製作而成,目前應用於文宣、校園識別等。